澳门中华民族团结促进会(以下简称促进会)会长黄永谦,回忆起多年前一次赴内地的经历,印象依旧深刻。
那是1979年,改革开放开局之年,18岁的黄永谦随父亲到广西桂林旅游。临行前,父亲让他穿上了5条裤子。裤子是要送给内地人的,全部穿在身上是为了躲避海关的查问。这一幕,长久地印在黄永谦的脑海中。
近40年过去,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黄永谦对此深有感触。通过连续多年举办的“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他将这份感触传递给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内地、澳门、台湾的各族青年,从活动中了解了国情和历史,认识到自己在国家发展中的责任与担当——
国旗下的眼泪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澳门旅游塔前地广场上响起,哈萨克族姑娘主发尔古丽·奴尔木汗与傣族姑娘相糯噙着热泪,向五星红旗行注目礼。
这一天是5月4日,“2018·中华民族文化周”系列活动已进行到第3天。来自国家民委所属的6所民族院校和台湾大仁科技大学的近70名少数民族学生参加了“全澳学界庆祝五四青年节升旗仪式”,并在仪式结束后表演了民族歌舞,受到了澳门各界的热烈欢迎。
主发尔古丽和相糯都是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分别来自新疆和云南。升旗仪式结束后,主发尔古丽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她告诉记者,上一次在国旗下留泪,是在4年前。
2014年,初中毕业的主发尔古丽被北京十中的新疆内地高中班录取。到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仪式。“现场人山人海,我离升旗台很远,感觉要被淹没在人群中。但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刹那,周围都安静了,我一下子就激动得哭了。”主发尔古丽回忆道。
这是感恩的眼泪,也是自豪的眼泪。主发尔古丽家原来住在新疆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大庙村。2007年,她的父母积极响应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第一个搬到了大庙新居,开了当地首个“农家乐”。此后,家里的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主发尔古丽也更加发奋学习。“能从新疆农村考到北京上学,我由衷地感谢国家政策。”主发尔古丽说。
参加“中华民族文化周”的学生大都来自祖国边疆地区,基本上都是首次到澳门,因此格外珍惜这次交流机会。
主发尔古丽也不例外。她认真参与每个活动环节,积极与他人交流:在5月3日的“民族文化满校园”活动中,她和同学们一起,耐心地给澳门岭南中学的高中生讲解民族知识,教他们跳民族舞蹈;在5月4日举办的《“一国两制”的产生和基本法的起草》专题讲座上,她认真聆听有关“一国两制”的知识介绍,积极回答问题、参与互动;在5月5日开幕的《衣之色——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图片展》上,她当起义务讲解员,骄傲地向观众们介绍哈萨克族的服饰特点和历史文化;在5月6日进行的“我们眼中的澳门”活动中,她在澳门青年的带领下领略澳门的人文风情,感受澳门的历史文化底蕴,一天活动下来,她和澳门小伙伴的感情迅速升温,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认同来自于了解
和主发尔古丽一样,其他学生也都交到了不少好朋友。5月6日,各族青年代表们被分别编排到21个小组,在澳门当地青年的带领下,分头参加“我们眼中的澳门”活动,近距离地体验澳门社区生活,品味地道的澳门美食。
“到了澳门,一定要去大三巴看看!”“这家店里的吃食都是澳门当地人常吃的小吃。”“这些鱼栏是澳门传统的特色,以前当地人常在鱼栏买咸鱼作为手信走亲访友。”“妈阁庙是澳门著名的名胜古迹,历史很悠久。”……
第14组的组员梁绮雪是土生土长的澳门人,她和她的朋友们一路上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作着讲解,但并不影响听众聆听的“认真劲儿”。在这些澳门朋友的介绍中,澳门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美食文化给来自内地的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梁绮雪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雪姐”。
梁绮雪本来不会讲普通话。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梁绮雪受黄永谦之邀到北京参加一个学习班。那段时间,她3岁的女儿周盈莹在幼儿园学习普通话,回到家反复哼唱《七子之歌》。梁绮雪听不懂,便问女儿唱的歌是什么意思。女儿告诉她,歌词的意思是澳门以前离开了祖国母亲,后来又重新回到了母亲怀抱。
巧的是,梁绮雪在北京学习的主题,正是“澳门和国家的关系”。虽然当时澳门已经回归了13年,但梁绮雪还是第一次深刻地理解澳门与祖国的关系。这次学习,也开启了她学习普通话的历程。
回到澳门后,梁绮雪加入了促进会,每年都积极参加促进会的各项活动,与内地各民族同胞的接触也多了起来,普通话也说得越来越好了。
“女儿的普通话讲得比我好,我也经常向她学习。”梁绮雪对此深感自豪。近些年,周盈莹在小学课堂中接触到一些多民族国情的知识,这次听说有从内地过来的少数民族哥哥姐姐,便坚持要见一下他们。
5月7日晚,周盈莹带着自己亲手做的小吃,和妈妈一起来到了“2018·中华民族文化周”代表们入住的黑沙青年旅社,见到了她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的“少数民族”。
“姐姐,你的名字怎么这么长?哪一个才是你的姓?”“傣族的泼水节好不好玩?”……见面交流的时间虽短,却让周盈莹了解了不少民族知识,还收到了西南民族大学的哥哥姐姐送她的熊猫玩偶、彝族工艺品等小礼物。
意犹未尽的周盈莹,第二天还随梁绮雪来到了“各族青年手拉手·闪亮澳门”活动现场。每年“中华民族文化周”进行到最后一天,都会在游客量多的议事亭前广场上举行民族歌曲快闪合唱活动。
随着开场曲目《中华青年颂》的旋律响起,广场上的游客都围了上来,欣赏各族青年学生优美的舞姿和欢快的曲目。活动过程中虽然下起了小雨,却丝毫没有浇灭参与者的热情。原计划一次的“快闪”活动,在现场游客“再来一次”“不过瘾”的热情呼声中,又“快闪”了一次。
在欢快的气氛中,现场观众纷纷加入了手拉手环节,与各族青年一同唱起《我们都是一家人》:“……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
周盈莹更是兴奋得不行,鲜艳的民族服饰深深地吸引了她的眼球。“有机会的话,我一定要去熊猫大本营四川玩,探访西南民族大学的哥哥姐姐们。”
每个人都是国家的一员
5月8日晚,在与大家分享活动体会时,主发尔古丽讲述了参加升旗仪式的感受。听完她的分享,黄永谦给她出了一道题:如何将这样的感受和情怀传递给更多的人?
事实上,这道题,黄永谦自己已经做了很多年。
他强烈意识到培养民族情感、增进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谆谆教导青年人要了解更多国情和历史,认识如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他深知“有了认识才会了解,因为了解而懂得尊重”,因此长期致力于推动内地、澳门、香港、台湾的各族青年相互了解、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称这是“长期的深耕”。
促进会是黄永谦开展“深耕”工作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在国家民委、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及澳门各界人士的指导和支持下,促进会开展了捐资助学、推广民族文化等多项活动来支持和参与民族工作,在推动澳门社会关心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两岸各民族的交流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启迪青年人了解国情和历史、了解两岸各民族,促进青年人观察、交流、思考,“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组委会精心策划了每一个环节,不仅从第一天起就让来自不同学校的不同民族学生混合居住,还带领各族学生走进澳门的大专院校和高中,走进澳门基本法纪念馆、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城中湿地、中华民族雕塑园,走进《“一国两制”的产生和基本法的起草》《澳门的城中湿地》等主题讲座现场,走进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澳部队,走进澳门的历史文化景点,走进澳门普通社区,与澳门居民、学生、部队官兵、游客等不同的人群开展了多层面的交流,为两岸各族人民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的国情教育课。
其中一些活动是持续形成的品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周”的保留项目。同时,每年也会有一些创新活动。
“2018·中华民族文化周”的第一个创新,是在5月2日晚举行的开营仪式上宣读《中华民族青年宣言》。
各院校学生表演完代表性节目之后,伴随着徐徐而来的海风,黑沙青年旅社旁边的广场上响起了各族青年代表铿锵有力的声音:“当代青年,志气昂扬;传承创新,你我齐心;民族团结,不辱使命;建设国家,当仁不让;和平统一,肩负责任;振兴中华,勇往直前……”
这虽是促进会多年举办“中华民族文化周”活动来首次设置的环节,却是黄永谦几十年来开展民族团结促进工作念念不忘的“初心”。
这个具有仪式感的环节,在黄永谦的脑海里盘旋了很久。“今年付诸实施,是因为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让这些青年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参加这个活动。”黄永谦说。
如今,距离黄永谦那次到桂林旅游已经整整39年了。当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内地贫困地区,如今却向澳门居民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必不可少的饮用水、蔬菜、水果等物资。“澳门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每个人都有份。”这是黄永谦一直想要传递给他人的国家情怀和使命担当。